English

金庸二三事

2000-06-29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人生第一招:

舞给小学毕业生看

金庸创作第一部作品并不是《书剑恩仇录》,而是《献给投考初中者》。当时,他15岁,正是浙江省立联合中学一位得意洋洋的中学生。

金庸说,中学时代是他最快乐的时期。他天生记忆力超强,应付考试得心应手,除数学成绩平平外,门门功课都考第一。金庸觉得考试是一件乐事,而他的同学却多有“恐考症”。于是,侠义心肠的金庸便想拔刀相助。他与两个同学一番策划,就鼓捣出了那本叫做《献给投考初中者》的书来,细细道出应付考试的经验和技巧。

这本小书出奇地畅销,除了浙江本省,连江西、福建、安徽等地都有得卖,小小年纪就赚了一把!回首此事,金庸十分得意,似乎这“处女作”比他的武侠经典还值得骄傲。

办报不肯浪漫:

很抠门的老板

金庸创办的《明报》一直被香港报界誉为清流,在《明报》开专栏,是身份的象征。不少名专栏作家,如张小娴、亦舒等都是从《明报》出的名。稿酬虽低,仍然趋之者众。

不过,也有人对金庸谈稿费。林燕妮现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,当初也为《明报》撰稿,要求金庸加稿费。金庸说:“你那么爱花钱,加了又花掉,不加!”亦舒也叫他加稿费,他又说:“你不爱花钱,加了稿费有什么用?”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。金庸看了,仍笑着说:“骂可以骂,稿照样登,稿费照样一点不加。”

对那些闭口不提“加”的,到年底,金庸反而会加一点。这是他性格好强的表现。

击中命门的悲哀:

长子自缢身亡

金庸的大儿子查传侠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朱玫所生,19岁时自缢身亡,这是金庸心中永远的痛。金庸对这个孩子感情很深。查传侠十一二岁就写一篇文章,说人生很苦,没什么意思,先天有佛教思想。有人说应该阻止孩子这样想问题,但金庸却觉得儿子是对的,他甚至夸奖儿子深刻早慧,却不想儿子会因这思想断送性命。那时,查传侠在美国纽约读大一,和女朋友在电话里吵了几句,一冲动就选择了自缢。

接到儿子死讯时,金庸还在写社论。虽极度震惊和伤心,他还是坚持着把社论写完。后来,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修订本的后记中,金庸写道,他以前写张三丰见到徒弟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,写得太肤浅了,真实的人生不是那样子的,“因为我那时还不明白。”

金庸用了五六年时间,心情才有所平复。金庸现有两女一男,和死去的查传侠同为朱玫所生,都已各自为人父母,均不从文。(《名人传记》2000年第7期船海文)

  •   平山的故事,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: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,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,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;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,于平凡之中,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。【详细】

      《英歌》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,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,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。它可能引发热议,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,商业上取得成功,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,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【详细】

  • 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,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,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。【详细】

      2023年10月,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与光明网联合推出“理响中国·文化旗帜”(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)专题视频。【详细】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